1. 首页 > 好名字

党姓氏的来源是啥子 党姓氏怎么来的

党姓产生于春秋时期,那么,党姓氏的来源是什么?迁徙分布如何?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,因此也有诸多的姓氏,而这些不同的姓氏,汇聚成为了百家姓,并且不同姓氏的人口分布也都不一样,想要知道的更多,就快关注水墨网百家姓专题吧!

党姓氏的来源是什么?

1、源自姒姓,是禹王的后代,为夏王朝全族的子孙,所以历史上称党姓出自夏之后裔,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。
2、源自姬姓,是以地名为氏的姓,春秋时期,晋国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(今山西省境内),于是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。
3、源自任姓,以地名为氏,鲁国大夫党氏,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,因受封于党,其后人以邑为氏,所以也称为党姓。
4、源于党项羌人的姓氏。党项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旌。据《广韵》记载,党姓本来是西北党项羌姓。有个叫党耐虎的将军,就是出自此支党姓,见于史书记载。
5、源自北方鲜卑族人有党姓。据《路史》一书记载,鲜卑人也是黄帝的后代,他们因为迁居到鲜卑山,而得到此族名。
6、源自回族中的党姓,源于我国西夏党项族。公元1038年,党项人元昊建立了历时190年之久的西夏国,一些党项族人逐步融入回民族当中,故延用此姓。党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、山东等地。
7、古代党姓的党(古读Zhang音掌),故党姓中有一支以掌(Zhang)为姓,成为掌姓。后党姓中又分出以音(Zhang)为姓的仉姓。即仉姓源出于党姓,原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裔。孟子的母亲即为仉氏,以择邻教子闻名。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党家山村距传说中的盂母村仅八里之通,党家山村的东面六里处为仉林村。仉姓多分布在鲁郡、敦煌郡、琅邪郡。其中鲁郡在西汉初置鲁国,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,在今山东省泗水、曲阜一带。琅邪郡在秦始皇置郡,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。敦煌郡在汉武帝置郡,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。

迁徙分布如何?

由于党氏源起多支,因此在在先秦时期就已广布于晋(今山西太原)、鲁(今山东曲阜)、周(今河南洛阳)等地。历三家分晋而秦汉,党氏分布范围渐广,今陕西、河北等地均有党氏族人迁入。
汉、魏时期,羌族中原有的雷、党、不蒙等大姓内迁关中,与当地汉族人交错杂处,但仍保留其贵族身份,后来便融入汉族中。党氏入迁后所居住的地方,在汉朝时期属于冯翊郡所辖之地,后来便以冯翊为郡望,以至相沿至今。到了两晋、南北朝时期,这种内迁的局面有增无减,山西、河南等地均有羌族党氏人家入居,与汉人已难分彼此了。
隋、唐时期,党氏族人发展出现高潮,可谓名人辈出,尤以同州党氏(冯翊,隋朝时期改称同州)表现十分抢眼。唐末五代时期,国家动荡,陕西作为国都所在地更是战争的重灾区,有党氏族人被迫迁居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等南方省份,并有同州一支党氏族人迁居山东泰安,金国时期名垂青史的党怀英便是此支迁居党氏的后裔。
南宋以后,党氏族人避乱进入南方之地者始渐多起来,江西、福建等省也有了党氏人家活动的身影。
明朝初期,山西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明朝中叶以后,党氏有进入台湾、广东以及东南亚者。党氏族人在明朝末期由山西曲沃县迁徙北流,现历廿世约二千余人散居两波小一扶来各里,南丰祠建于新丰,信庵建于中和,泰堂祠建于丽洞,南山祠建于南禄。
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,冀鲁豫之党氏贫民有闯关东进入东三省者。清咸丰年间时,山陕等地贫民伴随走西口的风潮入迁内蒙谋生,中有党氏族人落籍。清朝光绪年间陕西闹饥荒,南山子孙以祭祀余款乐助多金知县梁骝藻以惠普灾区题赠。
当代的党氏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,其中以陕西、山东、山西、云南等地较为集中。其中,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在秦陕大地的角落里熠熠生辉,近来年随着“民居瑰宝”的美誉声名鹊起。古时那里的人们盖起高堂广厦,筑起堡垒碉楼,坚守着自己的香火与财富;如今其后代修缮墙垣,广纳游人,依然在这里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屋宇,和行将淡漠的古风。